源于英國的貝丁頓零碳社區如今被“搬到”了中國,在“倫敦零碳館”安營扎寨。兩座南北相連的四層樓房上,五顏六色的三角形“風帽”高高在上,映襯著一字排開的太陽能光伏板。
在世博園城市最佳實踐區的“倫敦零碳館”,參觀者不僅可以看到貝丁頓零碳社區的美好生活,更能感受到未來城市社區的環保魅力。
“零碳館”協調人、建筑師陳碩說:“現在的建筑能耗很高,需要輸入大量的水、電、物資等,輸出廢熱、廢水以及工作生活垃圾。”“零碳館”則是要改變這種機制――不從自然界浪費能源,也不從管網中吸收能量,而是收集周邊的廢物垃圾,以及太陽能、風能等可再生能源,供給建筑能耗。它的理念是在不犧牲居住舒適度的前提下,達到低碳的目的。“未來的城市生活,應該不用交電費和水費,生活成本也不會很高。要揭開‘零碳館’的奧秘就是一條――變廢為寶,利用可再生能源。”
向“倫敦零碳館”四層望去,建筑的南邊裝有太陽能光伏板,用于充電和電力入網;建筑頂部的五彩“風帽”,能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鮮空氣不斷輸入建筑內部;北部屋頂設計還能采集天光,供室內照明使用。特別的是,餐廳還引入了生物質能技術,連剩飯剩菜都利用了起來――“零碳館”所需的部分電能和熱能,就是通過“生物能熱電聯產系統”,對各種有機廢棄物、一次性餐具等進行降解而獲得的,降解完成后余下的“產品”,還能用作生物肥。
無論從哪個角度,“倫敦零碳館”都多面地向世博訪客展示了建筑節能減排的最新成果。當你進入展館,零碳屋頂、零碳餐廳、零碳商店……一個個想象力非凡的“零碳”實踐,無不令人感嘆未來之美。更令人叫絕的是,在“零碳館”里,喝完的可樂瓶被用來裝飾吊頂,椅子、桌子都由工業廢棄物制成,還有一首名為“上班那點‘碳’”的“減碳歌”引起大家的共鳴:上班爬樓,酷有型;多食蔬果,年輕態;少點打印,多片綠……